“理论+实践”——德恒太原第四期“律师大讲堂”在山西农大开讲
2018年10月26日上午,德恒(太原)律师事务所与山西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合作举办的第四期“律师大讲堂”经验交流与分享讲座在山西农业大学图书馆报告厅开讲,德恒太原乔誉冉律师回到母校以“律师执业入门攻略”为主题,分享了自己从毕业到执业的学习工作经验和心得体会,300余名公共管理学院法律专业的学生到场参与。
讲座上,乔誉冉律师以村上春树著作《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为引,以三个基本问题为主线展开讲座。“当我们学习法律时,我们在学习什么?”、“当我们的朋友咨询法律问题时,我可以做些什么?”和“当我们选择律师职业时,我们应当做什么?”。三个简单的问题,包含了什么是法律,该怎样学习法律以及如何学好、用好法律等内容。这正是当下同学们即将面对或正在面对的基础问题,乔誉冉律师以此为出发点,结合自己的实践经历,介绍了从一个法学专业的学生变成一名律师的蜕变历程。
在分享学习感悟时,乔律师以汉朝的“亲亲得相首匿”制度和不久前昆山龙哥正当防卫案为例,讲述了法律的制定、运行、修改等各环节所体现的一种平衡的价值选择。同时,乔律师还说到,法律是由众多科目共同构成的一个基本运行框架,如何让框架内的事物能够“转起来”,这不仅需要我们充分运用所掌握的法律知识,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填充框架内的内容,比如金融、互联网等其他领域的专业知识。以此来激励同学们努力学习,充实自己,了解更多的专业与非专业的知识,做全方位、多领域、有广度亦有深度的法学学生。
讲座期间,乔律师以现场提问的方式与同学们进行互动,结合执业中的实践经历答疑解惑,其幽默且睿智的讲解赢得了现场阵阵热烈的掌声。关于如何让法律“转起来”的问题,乔律师将其归纳为五个步骤,其中,案例检索作为一个重要环节,应当做到穷尽一切法律规定,穷尽一切案例,穷尽一切我们能够搜集到的信息和知识,以此来收集充分的参考信息,全面的对自己的判断进行检验,从而出具更具可行性和操作性的法律意见,为当事人提供恰当、专业的法律咨询。
讲座结束前,乔律师向同学们介绍了成为律师必须具备的几项基本能力。她告诉同学们,从学生转变为律师时,要以一个职业律师的标准要求自己,身份转变的同时,也要做到思维和认知的转变。
最后,她给同学们介绍了在第四巡回法庭担任实习法官助理期间的宝贵经历和司改前沿问题,如当庭宣判制度试行等。
乔誉冉
女,北京德恒(太原)律师事务所律师,执业证号:11401201711159702。法学学士,法律硕士,山西省婚姻法学会理事。2016年参与全国规模最大的“联盛集团破产重整项目”,任资产组成员,获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优秀律师助理”称号。2017年任最高人民法院第四巡回法庭实习法官助理,从事民商事、行政审判工作,获最高人民法院第四巡回法庭“优秀文书奖”、“优秀实习法官助理”称号。执业以来参与各类民商事案件、刑事案件等共计60余件。